【中國紡織報】長嶺紡電:奮斗“禁區”
發布時間: 2012-02-01 來源:原創 作者:無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系列報道 之一
高端紗線實驗室儀器和棉纖維測試儀器是集機、電、光、氣等多學科技術于一身的紡織裝備,技術跨度大,制造精度高,在各領域均涉及到最前沿的技術,一直被國內紡織儀器行業企業視作發展的無形“禁區”。而長嶺紡電卻并未因此止步,憑借其多年形成的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勇闖“禁區”……
長嶺紡電:奮斗“禁區”
本刊記者 袁春妹 通訊員 胡曉燕
2011年11月,陜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DJ-1/1A斷紗檢測器”獲得了該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科技進步等獎。作為一家專門從事紡織電子儀器、設備和信息類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專業企業和亞洲最大的紡織電子儀器和設備科研生產基地,這不過是長嶺紡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收獲的眾多榮譽之一,依靠科技創新,長嶺紡電不僅收獲了榮譽,更在這里找到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不以事小而不為
同眾多紡織裝備相比,紡織電子儀器就像個“小兄弟”,沒有紡紗設備、織造設備、印染設備乃清梳聯、細絡聯等能實現企業連續化生產的裝備系統那般“有氣勢”,簡單地從占地面積來看,他們似乎更清秀、簡單,也因此,不能入眾多企業家的“法眼”,成為了行業的“小眾”領域。
然而,從今天紡織產業發展的現狀看,規模與經濟有時并不是同向增減,當行業發展呼喚全產業鏈的同步創新時,那些曾被視作輔助性的,“不起眼”的工作則被看做是創造性能卓越紡織裝備的必須和保障。正如長嶺紡電總工程師呂志華所言:“就是這樣的‘小項目’讓紡織裝備系統得以高速運轉,讓紡織產品質量提升事半功倍。獲得2011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的‘DJ-1/1A斷紗檢測器’就是這樣的產品。”
的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高檔面料的需求越來越普遍,這使得廣大紡織企業對生產更高品紗線產品的行動逐年增長。并紗程序作為實現提高紗線、織物檔次的重要生產環節,也隨同企業的需求不斷增加。在國內眾多主機廠爭相研發、創新并紗機,并積極進行市場推廣之市時,長嶺紡電則從這些并紗裝備的技術命脈入手,積極研發并紗機斷紗檢測器,并隨同眾多并條機的市場拓展借力成功推向市場,由此,一個小產品,借助大裝備的推廣渠道實現了自身的銷售擴張。
在過去的幾年里,長嶺紡電正是依托自己在紡織電子儀器等裝備方面的不斷創新贏得了企業在嚴酷市場競爭中的穩步發展。長嶺紡電工業園的竣工投產,噴氣織機生產線、新型紡織機械研發試驗中心的建立,企業生產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企業生產規模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等等,都在驗證著長嶺紡電在產品經營思路方面的正確抉擇。
做適合的產品
作為技術當然越高端越好,那是技術應有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引導其應用領域發展的目的。作為產品,有技術作為支撐是必須,然而,更重要的是做廣大用戶需要且能夠為其所接受的產品。如果一直讓技術停留在“云端”而不肯“落地”,那么這樣的技術創新便失去了它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所倡導的,推進創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思路一樣,技術必須“落地”。
目前,先進的并紗機斷紗檢測器多數是國外企業生產的,一般售價較高,一般紡織企業難以接受。而長嶺紡電DJ-1/1A斷紗檢測器產品則有極大地價格優勢。該設備運用壓電陶瓷檢測技術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對紗線的斷裂進行準確檢測,并控制執行機構對斷裂后的紗線進行及時夾持,對并紗機的高效運行和提高紗線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該產品在對紗線振動的擬制技術、細號紗的識別技術、縮短尾紗長度控制技術、并紗機錠數和并紗根數配置的靈活性等方面均有創新。據悉,產品從檢測到處理及控制,全部由長嶺紡電技術人員自行設計。核心部件采用低成本的89C52微處理器,完成斷紗的識別,支數和材料的自動適應,尾紗夾持及合并根數與錠數的自動匹配,紗線斷裂采用壓電技術進行檢測,適應的紗線支數范圍廣,特別是在高支紗產品檢測方面效果突出,能夠適用于多種型號的并紗機。
“斷紗檢測器是用于紡織企業并紗環節斷紗檢測的設備,長嶺紡電DJ-1/1A斷紗檢測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性能優良,可靠性高等顯著特點,它研制成功顯示了我國在并紗機紗線斷裂識別方面的技術水平,對增強并紗機斷紗檢測器的配套及替代進口有著積極的意義,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該設備在保障技術水平的基礎上還擁有能被紡織企業廣泛接受的價格。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戶企業需要的,買得起的,切實能讓創新技術轉化成企業生產力的設備。”呂志華如是說。
“爬山”為尋制高點
“高科技專業公司”,“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等一系列對于長嶺紡電的描述無不滲透著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就。從長嶺紡電發展的歷程看,企業一直勇于在企業產品技術領域“爬山”,也的確從對技術創新的堅守中收獲了企業的不斷成長與發展。
一切經濟價值和戰略實力均來源于創新,一個企業只有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產品才會有生命力,才會在市場競爭中永葆優勢。技術之于長嶺紡電,就是企業在發展中尋找制高點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紡織電子儀器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必須依托不斷地的技術創新,才能滿足用戶企業在不斷提高紡紗質量的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在技術創新方面,長嶺紡電采取‘你無我有、你有我精’的差異化戰略, 力爭在精密化高端儀器方面展開“藍海”戰略,開辟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規避與低端技術產品領域的無序競爭。在高端紗線實驗室儀器和棉纖維測試儀器技術方面勇闖“禁區”,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依托公司強有力的技術實力,不斷“引進來”、“走出去”。積極進行產學研合作,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展開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產品技術的“爬山”。公司與西安工程大學聯合成立了行業唯一的“紡織測量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開發快速棉纖維檢測儀器、新型在線檢測監控設備、高精度紗線實驗室儀器等精密化程度要求極高的高端產品,以雄厚的研發實力遠遠走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面。
受益技術創新
長嶺紡電在多年的企業經營和市場打拼中,逐步確立起了“開發適銷對路產品,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研發戰略。企業產品研發從升級和創新兩方面入手,積極進行現有產品的技術改進,不斷提高其適用性和效率,實現產品的系列化,著力加強新產品研發,不斷推出紡織企業急需的新儀器,拓展產品線。通過專利保護、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實現了技術創新的完美落地。
近年來,長嶺紡電瞄準世界最新技術,充分發揮30多年來形成的研發創新優勢,積極采取引進和創新并舉的措施,廣泛采用新技術、 新工藝,全面跟蹤紡織企業換代升級的大趨勢,自行開發或聯合開發,形成了具有長嶺紡電模式的設計開發技術和生產工藝,推出高技術、高水平、實用性強、性價比優的紡織質量控制檢測系列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積極構筑堅固的知識產權防線,在強化商業秘密保護的同時,加大專利的申請力度,對新品開發過程中的重大發明、實用新型以及產品外觀及時申請專利保護,對專利的發明人給予獎勵。這幾年,企業專利申請量達40余項,專利授權達30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完全覆蓋了所有產品體系,逐步建立起以專利工作為基礎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些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的研發不僅取得了國家技術進步獎和國家火炬計劃等各項榮譽,而且引領了國內行業技術的發展。
在長嶺紡電的發展軌跡中一直將建立在自主開發基礎上的開放合作作為推進技術進步的手段之一。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設備,與東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近十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建立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產學研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在深化技術研究方面,長嶺紡電在進行新產品研發的同時,還開展了大量的基礎課題研究,這些都為企業技術創新和高精尖產品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在鞏固原有優勢產品的同時,長嶺紡電加大了上下游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推出了集光、機、電、氣、計算機等技術為一體的快速棉纖維性能測試儀,能快速檢測出棉花纖維的各項性能指標,實現了國內設計生產大容量快速棉花性能測試儀零的突破。
新產品的層出不窮在為企業帶來了收益的同時,也推進了國產紡